塞上
掘地破重城,烧山搜伏兵。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
使发西都耸,尘空北岳横。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
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
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鸣。如何汉天子,青冢杳含情。
使发西都耸,尘空北岳横。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
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
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鸣。如何汉天子,青冢杳含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荒凉,同时透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构建出一个战火与自然交织的世界。
开篇四句直接展现战争的暴力场景:挖地攻破城墙,放火烧山搜寻伏兵。金属徽章碰撞的呜咽声和玉笛的凄清声形成对比,暗示战争与乡愁并存。
中间部分通过一系列意象展现战后景象:使者出发惊动西方都城,战尘消散后北岳山脉横亘眼前。黄河尚有路可渡,但旷野中已找不到归程。雨后黄莺在沙地鸣叫,军营门前青草丛生——这些细节生动呈现了战争对自然的破坏与生命顽强的复苏。
最后六句转入更深层的思考:战马回到秦地园林吃草,百姓却在敌占区耕种。落日下牛羊归圈,秋风中战鼓号角齐鸣。结尾用"汉天子"与"青冢"的意象,含蓄质问统治者:为何让王昭君这样的女子孤坟含怨?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代价的反思。
全诗魅力在于用具体可感的画面(烧山、青草、牛羊)和声音(笛声、鼓角、莺啼),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战争的破坏力与和平的可贵,最后以历史典故点题,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