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部使同游司空山
王官身已达,所悦多纷华。
区区朝与市,轻暖事穷奢。
我公味冲澹,止乐山水嘉。
肩舆靡厌寻,谢兴无津涯。
杖藜适意游,野径穿迂斜。
回忆挂冠时,息此避喧哗。
骨相有神仙,得道成全家。
遗迹富览观,高步淩烟霞。
静中白日长,玉宇清风赊。
睹兹神圣迹,喟然兴叹嗟⑴。
区区朝与市,轻暖事穷奢。
我公味冲澹,止乐山水嘉。
肩舆靡厌寻,谢兴无津涯。
杖藜适意游,野径穿迂斜。
回忆挂冠时,息此避喧哗。
骨相有神仙,得道成全家。
遗迹富览观,高步淩烟霞。
静中白日长,玉宇清风赊。
睹兹神圣迹,喟然兴叹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放下世俗繁华,沉醉山水之乐的生活态度。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开篇:普通官员追求的是都市的奢华生活(穿轻暖衣服、沉迷物质享受),但诗中的主人公(我公)却与众不同——他更喜欢淡泊宁静,只爱山水间的美好。
第二段("肩舆靡厌寻"到"野径穿迂斜")生动描写了主人公的游览方式:无论是坐轿子还是拄拐杖步行,他都兴致勃勃地探寻幽深野径,这种随性而游的快乐没有尽头。这里"野径穿迂斜"特别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他在蜿蜒山路上漫步的身影。
第三段("回忆挂冠时"到结尾)升华主题:主人公把这里比作仙人得道之地(骨相有神仙),在清风明月的自然环境中(玉宇清风赊),他静观遗迹、远眺云霞,整日不觉时光流逝。最后"喟然兴叹嗟"的感叹,既是对仙迹的赞叹,也暗含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轻暖事穷奢"五个字就精准讽刺了官场奢靡 2. "杖藜适意游"刻画出一个拄拐杖漫游的洒脱形象 3. "静中白日长"道出心静时时间变慢的奇妙体验 4. 结尾的感叹不直接说教,却让人自然体会到淡泊之乐
诗人通过这次同游,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超越物质享受、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都市人的共鸣——当我们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谁不向往"野径穿迂斜"的自在呢?
吴居厚
(1038—1114)洪州人,初名居实,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熙宁、元丰间,历武安节度推官、提举河北常平、京都转运副使,擢京都转运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计,收盐铁羡息钱数百万;于莱芜、利国两监铸钱,岁得十万缗;又请铸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需,累受褒奖。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敛,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起为江淮荆浙发运使,进户部尚书,知开封府。徽宗朝累官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出知洪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