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提举庸郭安抚睎宗玩月南峰

山中有佳客,山上月增明。廊庙心同赤,江湖梦独清。

半庭丛树影,万籁淡秋声。把手情何极,呼童问曲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月夜与友人共赏美景的闲适画面,充满淡泊宁静的意境。

前两句点明场景:山中来了贵客(佳客),连月亮都显得更亮了。用月亮"增明"的拟人手法,暗示主客相谈甚欢的融洽氛围。

三四句形成巧妙对比:虽然我们都怀着报效朝廷(廊庙)的赤诚之心,但此刻在山林中,只愿享受这份远离尘嚣(江湖)的清静。"梦独清"三字特别传神,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写得既含蓄又深刻。

五六句转入景物描写:月光透过庭院树丛投下斑驳影子,秋夜的各种自然声响都显得轻柔。这两句不用任何华丽辞藻,仅用"丛树影"和"淡秋声"就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可见诗人笔力。

最后两句生动有趣:诗人与友人把酒言欢兴致正浓,突然招呼童子询问酒(曲生是酒的拟人化称呼)的情况。这个生活化细节让整首诗顿时活泼起来,既表现了主客尽兴的状态,又留下想象空间——他们可能要继续畅饮赏月了。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忙里偷闲"的智慧:两位官员暂时放下公务,在山林中找回内心的平静。诗中"赤心"与"清梦"的对比,正是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典型心态。写景看似简单,但月光、树影、秋声的组合极具画面感,尾联突然插入的"问酒"细节更是神来之笔,让整首诗既有意境美又不失生活情趣。

张次贤

张次贤,字子斋,仙居(今属浙江)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知上高县。历通判衢州、临安府。十二年,除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三○)。十三年,擢右正言兼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三)。十四年,除左司谏(同上书选举一六之三三)。《嘉定赤城志》卷三三、清光绪《仙居志》卷一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