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其九 劝凡夫十二首

晡时申。
晡时申。
慈悲喜舍最为珍。
被他打骂恒忍辱。
当来获得菩提因。
皮骨肉髓终莫惜。
法水时时得润身。
一切烦恼渐轻微。
解脱逍遥出六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思想,特别适合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精髓:

1. 修行态度(前四句) 诗人用重复的"晡时申"(下午3-5点)提醒我们:每天的这个时刻都要记得修行。最珍贵的不是外在财富,而是"慈悲喜舍"四种品质——对众生有爱心、能同情他人、随喜他人好事、愿意付出。即使被人欺负也要忍耐,这种克制反而能积累成佛的善因。就像存钱罐,每次忍耐都在为未来存"觉悟积分"。

2. 奉献精神(五六句) 这里用身体作比喻:真正的修行者连皮肉骨髓都不吝啬(指彻底奉献),就像树木甘愿被制成纸张传播佛法。但诗人更强调"法水润身"的妙处——佛法像活水一样,能持续滋养心灵,比单纯吃苦更有意义。

3. 修行效果(末两句) 烦恼像盐块,佛法则像源源不断的清水,持续冲刷就会让烦恼越来越淡。最终突破"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束缚,就像卸下沉重背包的旅人,获得真正的自在。这种解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超越物质困扰后的心灵自由。

全诗的魅力在于把深奥的佛理转化成生活指南:用存钱罐比喻因果,用洗盐比喻修行,用卸背包形容解脱。它不要求立刻做到,而是鼓励我们像冲淡盐水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