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司园亭·翠锦亭

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
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参天。
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
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园亭中的树木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前两句"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说高大的树木往往难以被世人利用,就像古人常赞美古柏那样。这里暗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中间四句描写园亭中的楩楠树:它们高大苍翠,夏天给人带来清凉,秋天自然发出天籁般的声响。通过"黛色参天"的视觉形象和"秋籁自然"的听觉感受,展现了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用"爱庭楸"作比:就像人们喜爱庭院里的楸树,虽然它每天随着日照方向改变树荫位置,却依然值得珍视。这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被重用,而在于保持本真。

全诗借树木表达了三个层次:
1. 人才就像大树,未必能被世俗所用
2. 但自然万物各有其美,不必在意他人眼光
3. 生命的意义在于像树木那样,活出本真的状态

诗人用平实的树木意象,把人生哲理说得亲切自然。特别是"夏暑借清阴"这样接地气的描写,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即使不被重用,能为人提供一片阴凉也是很有意义的。

杜敏求

(1039—1101)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岁能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历知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太学博士,官终潼州府路提点刑狱。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