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汉宫佳人列仙姝,颜如舜华雪作肤。
玉凤搔头金缠臂,琇莹充耳双明珠。
美目清扬含百媚,同心绾结青珊瑚。
三千宫女谁第一,当时王嫱绝代无。
天子按图初未识,承恩远嫁南单于。
朝辞皇都去,日逐胡马驱。
边塞几千里,行行但长吁。
心中万恨向谁诉,马上琵琶聊自娱。
鸿雁南飞汉月远,骅骝北去燕草枯。
朔风吹沙砭人骨,寒云雨雪断胡须。
银瓮蒲萄初出酒,宝车馲驼新取酥。
帐中强饮解愁思,情至酒酣愁未纾。
明月流光照𣰽毹,关路迢迢不可踰。
几回梦想乘黄鹄,飞入长门侍玉舆。
胡情不似汉恩重,妾意终怜君宠疏。
君不见红颜命薄何足惜,长恨和戎计策迂。
四弦不尽昭君怨,千古空留青冢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昭君怨》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讲述了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悲剧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美与悲的强烈对比 - 前半段用珠宝华服(玉凤簪子、金臂环、宝石耳坠)和自然之美(如木槿花般的容颜、白雪般的肌肤)堆砌出昭君的绝世美貌,强调她本是该受宠爱的宫廷佳人。 - 后半段笔锋突转,用大雁南飞、北地草枯、风沙刺骨等荒凉意象,与她之前的华贵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突显命运的无常。

2. 琵琶声里的心理挣扎 - "马上琵琶聊自娱"是全诗点睛之笔——看似是解闷,实则是用音乐压抑内心痛苦。后续"帐中强饮"更说明借酒消愁的徒劳。 - 诗中反复出现空间对比(汉宫/草原、明月/关山),暗示她身体在匈奴,灵魂却始终困在对故乡的思念里。

3. 超越个人的时代批判 - 结尾"红颜命薄何足惜"是反讽,表面说女子命运轻贱,实则质问:为何要把国家和平的重担压在一个女子肩上? - "青冢孤"的意象不仅指坟墓,更象征所有被政治牺牲的女性,使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古代和亲政策的反思。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读者看见: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昭君出塞",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子,在异乡用尽华服美酒也填不满的乡愁,和明知无望却永不熄灭的归家梦。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