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感遇十首
雨淋麟阁名臣画,雪卧龙庭猛将碑。
不用黄金铸侯印,尽输公子买蛾眉。
汉世频封万户侯,云台空峻谢风流。
江南不有名儒相,齿冷中原笑未休。
天风斡海怒长鲸,永固南来百万兵。
若向沧洲犹笑傲,江山虚有石头城。
花迷公子玉楼恩,镜弄佳人红粉春。
不信关山劳远戍,绮罗香外任行尘。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
行乐最宜连夜景,太平方觉有春风。
千金尽把酬歌舞,犹胜三边赏战功。
桃芳李艳年年发,羌管蛮弦处处多。
海上应无三岛路,人间惟有一声歌。
佳人自折一枝红,把唱新词曲未终。
惟向眼前怜易落,不如抛掷任春风。
景阳楼下花钿镜,玄武湖边锦绣旗。
昔日繁华今日恨,雉媒声晚草芳时。
乱后人间尽不平,秦川花木最伤情。
无穷红艳红尘里,骤马分香散入营。
不用黄金铸侯印,尽输公子买蛾眉。
汉世频封万户侯,云台空峻谢风流。
江南不有名儒相,齿冷中原笑未休。
天风斡海怒长鲸,永固南来百万兵。
若向沧洲犹笑傲,江山虚有石头城。
花迷公子玉楼恩,镜弄佳人红粉春。
不信关山劳远戍,绮罗香外任行尘。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
行乐最宜连夜景,太平方觉有春风。
千金尽把酬歌舞,犹胜三边赏战功。
桃芳李艳年年发,羌管蛮弦处处多。
海上应无三岛路,人间惟有一声歌。
佳人自折一枝红,把唱新词曲未终。
惟向眼前怜易落,不如抛掷任春风。
景阳楼下花钿镜,玄武湖边锦绣旗。
昔日繁华今日恨,雉媒声晚草芳时。
乱后人间尽不平,秦川花木最伤情。
无穷红艳红尘里,骤马分香散入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组诗以南北朝的乱世为背景,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权贵奢靡与百姓苦难的尖锐矛盾。全诗核心是讽刺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民生的荒唐行径。
前两联通过"名臣画像被雨淋""猛将碑文被雪埋"的意象,暗示功臣被遗忘。权贵们不把钱用在正途,反而挥霍黄金讨好美人,暴露了朝廷的腐败本质。
中间部分用多重对比:一边是江南文人沉迷享乐,一边是中原百姓饥寒交迫;一边是歌舞升平的虚假太平,一边是战火连天的残酷现实。"千金赏歌舞"比"三边赏战功"更奢侈的细节,直指军费被挪用享乐的荒唐。
后几联转向更深沉的慨叹。用"镜中佳人""枝头红花"象征短暂繁华,与"乱后人间尽不平"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结尾"骤马分香散入营"的画面,将军营中突然飘来花瓣的诡异场景,暗示着太平表象下的血腥现实。
全诗最震撼的是将奢靡与战乱并置:花钿镜与锦绣旗背后,是城池沦陷的恨;桃李芬芳中,夹杂着羌笛蛮弦的异族入侵之声。这种用艳丽意象反衬乱世的手法,比直接描写战争更具冲击力,让人在美好事物的毁灭中感受到更深的悲凉。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