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五十三首 其三十一

人道宁有异,天命亦何穷。
礼始经夫妇,由为万世宗。
荒哉楚襄王,浪迹阳台中。
神姝那可御,梦寐空情浓。
海水三千丈,巫山十二重。
朝云何处在,暮雨莫相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礼教与欲望的冲突,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前四句讲社会规范:作者认为人与人的本性没什么不同,但命运却千差万别。礼教从规范夫妻关系开始,成为世代传承的社会根基。这里强调礼制对稳定社会的重要性。

中间四句批判楚襄王:用楚襄王(传说中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君王)的例子,讽刺他荒淫无度,在阳台宫放纵享乐。即使遇到神女也不懂珍惜,只能在梦里空想爱情。通过昏君的反例,反对纵欲无度。

后四句用自然意象抒情:用"三千丈海水"比喻欲望深不可测,"十二重巫山"象征情路艰难。最后追问:清晨的云霞(喻美好理想)在哪里?傍晚的急雨(喻欲望诱惑)请别再来纠缠。通过早晚景象对比,表达对纯洁感情的向往。

全诗核心是"克己复礼"的思想:既承认人性欲望的存在(海水巫山的意象),又强调需要用礼制来约束(开篇的礼教主张)。通过昏君的反面教材和自然意象的隐喻,劝诫人们要节制欲望、遵守礼法。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