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 其二

昔遇南来客,曾传北寄声。飘零携百口,留滞傍孤城。

泽畔骚人兴,周南太史情。天高地仍远,御谤竟谁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一位流落他乡的老朋友的深切挂念和无奈感慨。

前四句讲的是作者听说老朋友消息的过程:以前遇到从南方来的过客,说这位朋友曾托人从北方捎来口信。如今这位朋友带着全家老小四处漂泊,困在澧州这座孤城边无法离开。这里用"飘零""留滞"这些词,生动表现了朋友颠沛流离的处境。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屈原被放逐时在江边写《离骚》的典故,以及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周南地区的深情描写。这两个典故都是在说,有才华的人遭遇困境时,就会写出感人的作品。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既赞美了朋友的才华,也暗指他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年的屈原、司马迁一样不得志。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天这么高,地这么远(暗指朝廷高高在上),朋友遭受的诽谤到底有谁能替他澄清呢?这句话既表达了无力相助的愧疚,也暗含了对现实不公的愤懑。

整首诗就像一封寄不出去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对老友境遇的心疼,以及自己帮不上忙的无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挚的友情——虽然天各一方,虽然无能为力,但依然时时牵挂,这份情谊比什么华丽的词藻都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