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端午节场景,用生动的画面传递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前句"钗头艾虎辟群邪"写的是端午节风俗:女子发簪上挂着艾草编织的小老虎(艾虎),这种民间饰物被认为能驱邪避灾。诗人用一个"辟"字,巧妙点出了人们借助节日习俗祈求平安的心理。
后句"晓驾祥云七宝车"笔锋一转,将视线引向天空:破晓时分,祥云托着华贵的七宝车(传说中神仙的车驾)划过天际。这里用"祥云""七宝"这些富丽意象,暗喻吉祥福气从天而降,与人间节日形成天地呼应。
全诗仅14字,却通过地上簪花与天上仙车的虚实对照,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吉祥世界。诗人把民俗信仰(艾虎驱邪)和神话想象(祥云宝车)自然融合,既展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又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浪漫色彩,让平凡的节日瞬间变得神奇动人。
王曾
(978—1038)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以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景祐元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复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协,俱罢,出判郓州。卒谥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