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海上人还荆门

遍礼南朝古佛宫,荆岑春去百花浓。
江通楚蜀波涛壮,山入湖湘紫翠重。
拄杖穿云随白鹿,军持分水浴苍龙。
欲知后夜相思梦,月落猿啼满竺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海上人)游历归来、返回荆门时的沿途风景和内心感受,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僧人游历的经历:他走遍了南朝各地的古老寺庙("南朝古佛宫"),如今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回到荆门,看到山间百花盛开的景象。"遍礼"二字暗示僧人虔诚的修行态度。

中间四句用壮阔的笔触描写长江流域的山水:长江连通楚地(湖北)和蜀地(四川),波涛汹涌;群山延伸到湖南湖北交界处,在阳光下呈现出紫绿交叠的浓郁色彩。僧人拄着禅杖穿越云雾,像仙人般与白鹿为伴;用军持(僧人随身的水瓶)舀水时,仿佛是在为苍龙沐浴。这些画面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把寻常的旅途写得仙气飘飘。

最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想象分别后,自己会在深夜思念这位僧人朋友。那时的月光洒落在山间,猿猴的啼叫声回荡在佛寺所在的山峰,整个画面空灵寂静,既表现思念之情,又暗含禅宗"空寂"的意境。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种元素:一是僧人云游的修行生活,二是长江流域的壮丽山水,三是友人间的真挚情谊。通过"白鹿""苍龙""月落猿啼"等意象,把现实风景提升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让读者在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僧人澄澈的心境和诗人深厚的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