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植物园陈寅恪墓、植物学家及诗人胡先骕等三老墓

含鄱亭下更齿屐,冥濛雾重层岩碧。
诗经向考名物名,足趁神农尔雅癖。
云锦斓熳杜鹃花,罗汉金钱状桧柏。
柏桧兀兀杉森森,岸巾高士隐行迹。
咮舌互对禽言清,倏尔天光漏束隙。
趋望松蓬仰止门,敛手悄立国之真魂民之脊。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坑灰未冷落肝胆,祇今宜乎士林贫。
岂论心中口中俱丰碑,值此弥高往古谒荒坟。
寒泉之素荐,孟夏之芳辰。
百年忍读伤心史,一抔长閟眼枯人。
梵荚史乘诗书画,一门修水三代陈。
白云往来封净域,或期后学通高文。
数典知名亦非易,暝暝尚与浊世群。
石床拭旧痕,春枝亚新朵。
桧柏子实累累颗,潜移默思非故我。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庐山植物园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描写庐山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岩、盛开的杜鹃花、挺拔的松柏,营造出一个幽静神秘的氛围。"诗经向考名物名"等句暗示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积淀之地。

2. 中间部分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提到陈寅恪墓和胡先骕等学者,特别强调"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一核心主题。用"坑灰未冷"等典故暗指即使经历磨难,这些精神依然可贵。

3. 后段抒发感慨:通过"百年伤心史"等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伤。"梵荚史乘诗书画"等句则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4. 结尾回到自然景物:用累累的柏树果实象征思想的传承,暗示后人会继续这些前辈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 - 通过具体景物引发对抽象价值的思考 - 语言优美又不失深刻,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 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诗中反复出现的松柏意象,既是对庐山实景的描写,也象征着这些学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