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春天思念家乡亲人的场景,语言简洁却情感饱满。
第一句"水国两亲应探榜"说的是:在水乡故乡的父母,这时候大概正在张榜的地方(科举放榜处)焦急寻找孩子的名字。诗人用"探榜"这个细节,巧妙点出自己是个离家赶考的读书人,而父母对孩子的牵挂都凝聚在这个望眼欲穿的动作里。
第二句"龙门三月又伤春"则转到诗人当下的感受:在这科举考场(龙门指代考场)的三月春光里,又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伤感。这里的"又"字很关键,说明不是第一次想家,而春天的生机反而更衬托出游子的孤独。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双向思念:一边是父母在故乡的期盼,一边是游子在异乡的怅惘。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父母"探榜"的想象和"伤春"的感受,让思念之情自然流淌出来。三月春光本应明媚,却因离别变得伤感,这种情感的反差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