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用"碧树未黄"点出初秋时节,晚风中的云和山都带着愁绪,为全诗定下略带忧伤的基调。中间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先是听到千家万户捣衣声伴着细雨,再看到夕阳照在渔船上的光影;市集随着号角声散去,酒宴结束的人们登上高楼。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古代小城的生活场景。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站在高楼回望,发现古今多少事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溪水永远流淌。这里用溪水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就像我们现在说"物是人非"的感觉。全诗的魅力在于把日常景物写得充满诗意,让读者在普通秋景中体会到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很容易引起共鸣。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