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生动的江南水乡夜景,像一幅动态的月光水墨画。
前两句是静态画面:渔船的灯火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水面上,把清透的波浪照得发亮。水面飘着薄雾,月光透过雾气,给整个世界蒙上一层柔和的银白色。这里用"点点"形容渔火,既写出灯火的数量,又带着温暖的跳动感;"胧明"这个造词特别妙,把月光那种半明半暗的朦胧美感都浓缩进去了。
后两句突然有了声音和动作:安静的小河滩上,一对鸳鸯被惊得扑棱飞起,原来是有采莲的小船轻轻划过。这里"惊起"用得特别精准,既写出鸳鸯突然飞起的动态,又反衬出之前环境的静谧。"一双"对应前面的"鸳鸯",让画面突然有了故事感——可能是夜归的采莲人,也可能是趁着月色劳作的渔民。
全诗最厉害的是用最简练的文字调动了所有感官:能看到渔火、月光、惊飞的鸳鸯;能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甚至能感受到夜雾的湿润。二十八个字里,既有大片的银灰色调,又有橘色渔火点缀;既有静态的月光,又有动态的飞鸟和行船,就像看了一部三分钟的江南水乡微电影。
李九龄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