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会再和

古殿后多竹,虚檐前可床。
炎歊于此却,胸次要人当。
自足萧萧意,时来细细香。
曲肱无一事,闲为属诗忙。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次会再和》,意味着这是一首和诗,也就是对前一首诗的回答或再创作。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首句“古殿后多竹”,描述了古老宫殿的后方有很多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谦虚的品质。这里的竹子可能暗示了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

第二句“虚檐前可床”,檐指建筑的外沿部分,“虚檐”可能是指宽敞的屋檐下。诗人表示在这个宽敞舒适的地方可以放置床铺,休息放松。

第三句“炎歊于此却”,这里的“炎歊”通常用来形容暑气或热气。“于此却”表示在这样的环境(古殿前的竹子和宽敞的屋檐下)可以消除暑热,带来清凉感。

第四句“胸次要人当”,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到心胸开阔,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其中的“次”可以理解为场合或者地点,“要人当”可能是表达在这个场合感到心情激荡或精神焕发。

第五句“自足萧萧意”,诗人感到满足和自在,用“萧萧意”来形容这种心境,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也是“萧萧”。

第六句“时来细细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闻到淡淡的香气。这可能是指竹子的清香,也可能是指周围环境带来的宁静气息。

最后两句“曲肱无一事,闲为属诗忙”,这里的“曲肱”是形容弯着手臂劳作的样子。“无一事”可能表示诗人放下了世俗的事务和烦恼。“闲为属诗忙”则表达了诗人虽然闲暇无事,但却忙于作诗,享受创作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古殿周围的宁静环境,以及诗人在此心境下的感受。诗人感到心胸开阔,满足自在,放下世俗烦恼,享受创作诗歌的乐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