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敦煌太守斐岑碑
勒燕然铭号良史,缉熙纳麓皆谀词。
裴公纪文独尚质,四郡蠲害乃立祠。
阳嘉元嘉数败衄,中间一捷诚出奇。
郡兵办贼尤大善,何取虎符纷雨驰。
陈忠议屯策屡效,山公名言远可思。
镌功不假长史记,考古谁拾章怀遗。
伊吾二石此其一,唐碑亦是汉碣为。
不逢姜确天所佑,埋沙晚出隆厜㕒。
遇岳将军幕府致,遭裘侍郎天下知。
张君宝此镇行箧,六月悬壁哦新诗。
曹君为言佳本鲜,亲见岩屋鸣毡椎。
风高地冷行迹绝,墨浆冻结入饥疲。
十日一纸始完好,不尔描画从相欺。
细论俗体误跟肘,激赏古翠蟠虬螭。
午窗徘徊暑气却,远想雪落天西陲。
裴公纪文独尚质,四郡蠲害乃立祠。
阳嘉元嘉数败衄,中间一捷诚出奇。
郡兵办贼尤大善,何取虎符纷雨驰。
陈忠议屯策屡效,山公名言远可思。
镌功不假长史记,考古谁拾章怀遗。
伊吾二石此其一,唐碑亦是汉碣为。
不逢姜确天所佑,埋沙晚出隆厜㕒。
遇岳将军幕府致,遭裘侍郎天下知。
张君宝此镇行箧,六月悬壁哦新诗。
曹君为言佳本鲜,亲见岩屋鸣毡椎。
风高地冷行迹绝,墨浆冻结入饥疲。
十日一纸始完好,不尔描画从相欺。
细论俗体误跟肘,激赏古翠蟠虬螭。
午窗徘徊暑气却,远想雪落天西陲。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代敦煌太守裴岑的纪功碑,赞颂了古代边关将士的功绩,同时展现了历史文物的珍贵价值。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讲述历史背景:诗人对比了历史上各种歌功颂德的碑文,指出大多数都是阿谀奉承之词,唯独裴岑碑真实记录了太守带领郡兵保卫边疆、为民除害的事迹。诗中特别提到裴岑以地方部队击退外敌的壮举,比朝廷调遣正规军更有意义。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描写石碑的传奇经历:这块汉代石碑历经沧桑,直到唐代才被发现。它曾被埋没在沙漠中,后来被宋代名将岳飞的幕府和学者裘万顷发现而闻名天下。诗人用"不逢姜确天所佑"暗示石碑能保存下来实属天意。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聚焦拓碑过程:诗人朋友张君冒着严寒拓碑,在零下环境中工作十天才能完成一张完整拓片。通过"墨浆冻结""饥疲"等细节,生动展现了拓碑的艰辛。结尾处诗人坐在窗前赏玩拓片,暑热顿消,仿佛看到雪花飘落在遥远的西域,将历史与现实巧妙连接。
全诗通过一块石碑,串联起汉代边防、唐宋历史、宋代拓碑三个时空,歌颂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记录精神。诗人用"十日一纸始完好"等生活化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文物保护的艰难,也体会到历史传承的不易。最后"远想雪落天西陲"的意境,既点明敦煌的地理特征,又赋予全诗悠远的历史苍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