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篁岭

润泉汩汩如鸣琴,疏林隔竹啼幽禽。樵踪细入松阴里,一滃寒绿侵衣襟。

竹烟苍苍洗新雨,岩花瑟瑟吹微阴。山中秋色正潇洒,入耳半是笙簧音。

初阳一片射林隙,照见匹练悬高岑。湿烟满地飞不去,空翠濛濛落如雨。

槐花风里送微凉,梧叶声中忘残暑。老僧肃客具茗碗,采得新旗活火煮。

全身似入清凉国,欲觅归途复延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清晨的清新画卷,读起来像跟着作者的脚步在风篁岭漫步。全诗用细腻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开篇用"汩汩"的流水声和幽鸟啼鸣拉开序幕,就像大自然在弹奏轻柔的音乐。接着写樵夫的身影隐入松林,松树的绿意似乎能浸透衣服,这种通感的写法特别生动。雨后竹林泛着青烟,岩边野花在微风中摇曳,这些细节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诗中特别擅长用声音营造氛围:流水声、鸟鸣、风吹树叶声交织,作者说这些声音像乐器合奏,把普通的山景变成了音乐会。阳光穿过树林的描写也很精彩,像舞台追光灯一样照亮山间的瀑布。

后半段转入触觉体验:槐花送凉、梧桐叶响让人忘记暑热,老僧煮新茶的场景更是点睛之笔。最后两句写得特别妙,说舒服得不想离开,就像到了清凉仙境,这种留恋的心情很多人都有共鸣。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短视频:有远景(山林)、特写(岩花)、背景音乐(自然声响)、甚至还有"镜头运动"(阳光移动)。不用生僻字,却把寻常山景写得仙气飘飘,让人读着读着就感觉温度降了几度,特别适合夏天品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