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寺丞札鹤吟

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吊月怜孤影,埋云异瘦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了一只鹤的孤独与高洁,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前两句说:既然被称为“仙鹤”,为何也会陷入病痛与消沉?这里用“仙物”与“沈冥”(消沉)的对比,暗示即使是高洁的鹤也难逃世间苦难。

中间四句用三个场景勾勒鹤的孤独: 1. 月下独影:鹤在月光下形单影只,让人忍不住为它难过; 2. 云中瘦形:鹤被云雾遮掩,只剩瘦削的轮廓,与寻常模样不同; 3. 琴诗空响:就算有人为它弹奏《别鹤操》(古琴曲),为它写诗,这些外在的纪念也抚不平它的孤独。

最后两句最妙:当秋叶落在鹤鸣过的沼泽时,沙沙声让人恍惚又听见了昨夜鹤的啼鸣。这种“声音的错觉”,把对鹤的思念写得余音袅袅,仿佛鹤的精灵仍在人间徘徊。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月影、云雾、琴诗、落叶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只高洁而不幸的鹤的深切怜惜。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斯人已逝,余韵犹在”的怅惘之情。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