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借宿山寺的宁静体验,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白云分半榻,正在磵声边"用很形象的画面开场:诗人睡在僧房的床榻上,看见白云仿佛分了一半床铺给他,而住处就在溪水潺潺的岸边。这种写法把普通的借宿写得仙气飘飘。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一夜山中宿,三生石上缘"用佛教"三生石"的典故,把一次普通的借宿升华成前世注定的缘分,让平凡的夜宿有了宿命感。"听猿推枕坐,爱月近窗眠"两个动作特写特别生动:听到猿鸣就推枕坐起,因为喜爱月光就挪到窗边睡觉,把诗人随性自然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不觉天将晓,疎钟度瞑烟"用清晨的钟声穿过晨雾的画面收尾,暗示诗人整夜都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意境中,连天亮了都没察觉。这种浑然忘我的状态,正是整首诗想要表达的境界。
全诗没有刻意说理,只是通过白云、溪声、猿啼、月光、晨钟这些山中常见的景物,就营造出一个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追求的最高境界。读起来让人感觉心灵都被洗涤了一遍,特别适合在烦躁的时候静心品读。
顾逢
宋吴郡人,字君际,号梅山樵叟。学诗于周弼,名居室为五字田家,人称顾五言。后辟吴县学官。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