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王起(也可能是周侍郎)的考官或上司的,主题是赞美对方公正无私、德才兼备。
开头两句夸考官像一杆公平秤,选拔人才时公正无私。"仙舟客"用典故比喻对方曾是受朝廷重用的人,"月桂名"指他又获得了科举功名(月桂象征登科及第)。
中间四句具体描述对方的成就:在官署(兰署)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在文坛(莲峰)作品清雅脱俗。用"金色重"形容地位尊贵,"玉音清"比喻文章优美。
最后两句谦虚地说:我们这些后辈虽然蒙受栽培(羽毛指代自己),但很难达到您这样高超的水平(鸾凤指代对方)。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考官的德高望重,又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是典型的唐代科举场合的应酬诗,用典自然,比喻贴切。
李潜
生卒年不详。字德隐,其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后迁居宜春,遂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屡举进士不第,至武宗会昌三年(843)方登进士第。时王起再知贡举,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潜与诸同年皆作诗酬和。旋赴绵州父任省亲,遇父卒,未能赴调选。后官至岭南西道观察支使。事迹散见其《尊胜经幢后记》、《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