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武夷山下看道院制茶
浅濑纹如縠,把轻篙撑入,澜沧(渡名)九曲。
花宫绕林麓。
也不耕瑶草,不栽黄竹。
一声秸鞠。
催隔坞、人家布谷。
又谁知、茶灶开时,三月石田早熟。
雨足。
旗枪初展,皖院提筐,摘将嫩绿。
浓蒸缓焙,看火候、才经宿。
引微飔吹出,白云深处,香遍山南山北。
尽清流、(船名)满载筠笼,何妨无肉(即肉字,见《吴越春秋》)。
花宫绕林麓。
也不耕瑶草,不栽黄竹。
一声秸鞠。
催隔坞、人家布谷。
又谁知、茶灶开时,三月石田早熟。
雨足。
旗枪初展,皖院提筐,摘将嫩绿。
浓蒸缓焙,看火候、才经宿。
引微飔吹出,白云深处,香遍山南山北。
尽清流、(船名)满载筠笼,何妨无肉(即肉字,见《吴越春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武夷山下道院制作茶叶的生动场景,充满山野情趣和生活气息。
上片开头用"浅濑纹如縠"形容溪水波纹像绉纱一样美,接着描写撑船进入"澜沧九曲"的渡口。道院周围山林环绕,不种花草竹子,却传来"秸鞠"鸟鸣和布谷声,暗示春天到来。最妙的是"茶灶开时,三月石田早熟"这句,说茶农们三月就开始忙着制茶了。
下片详细描写采茶制茶过程:雨后新茶初展,道院的人提着竹篮采摘嫩芽。茶叶要慢慢蒸、慢慢烘,火候要掌握一整夜。微风吹过,茶香飘满山野。最后用"清流"小船满载竹笼的茶叶作结,说就算没有肉吃也无妨,突出了茶叶的珍贵。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把采茶、制茶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香遍山南山北"这句,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满山茶香,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最后用"无肉"的典故,幽默地表达了以茶为乐的满足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