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自关辅来言秦民之东徙者馀数十万口携持负戴络绎山谷间昼餐无糗糒夕休无室庐饥羸暴露滨死无几间有为秦声写去国之情者其始则历亮而宛转若有所诉焉少则幽抑而悽厉若诉而怒焉及其放也呜呜焉愔愔焉极其情之所之又若弗
春明门前灞水滨,年年此地送行频。
今年送客不复返,卷土东来避战尘。
今年送客不复返,卷土东来避战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百姓逃难的凄凉画面。
开篇用"春明门前灞水滨"点明地点,这是长安城外著名的送别之地。往年这里总是人来人往送别亲友,但"今年送客不复返"——因为这次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百姓为躲避战火举家逃难。
诗中用"卷土东来"形象地写出逃难场景:百姓们拖家带口,带着全部家当向东迁徙。这个"卷"字用得极妙,既写出逃难时的匆忙慌乱,又暗示战火逼近的紧迫感。
后几句通过三个层次描写逃难者的悲苦:白天饿着肚子赶路,晚上露宿荒野,很多人就这样死在途中。诗人特别提到有人唱起秦地民歌,歌声从开始的哀怨诉说,渐渐变成愤怒的控诉,最后化为无言的呜咽——这实际上是用歌声的变化,来表现百姓从悲伤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整首诗没有直接写战争,却通过对逃难百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诗人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把乱世中普通人的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