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旱

老农病旱如膏肓,汲井灌秧秧已黄。
湖田半作龟兆坼,河渠断道不可航。
救旱不必焚巫尪,当去民害烹弘羊。
嗟哉销变此不务,龙川佛舍徒祈禳。
中兴天子食不遑,侧身感天天与祥。
霈然坐待三尺雨,拟赋云汉歌宣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遭遇大旱时的苦难,以及诗人对救灾措施的思考,充满现实批判意味。

开篇用"老农病旱如膏肓"的比喻,说干旱就像不治之症一样折磨着农民。他们拼命打井浇灌,但秧苗还是枯黄了。田地干裂得像龟壳的纹路,河道干涸得船只都无法通行。

中间部分批评了当时错误的救灾方式。诗人说与其搞那些焚烧巫师的迷信活动,不如惩治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弘羊"代指贪官)。他感叹官员们不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去寺庙求神拜佛。

最后笔锋一转,说贤明的皇帝("中兴天子")因为忧心灾情吃不下饭,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诗人期待着一场及时雨,并准备像《诗经》里歌颂周宣王那样赞美当朝君主。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一边是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的无助,一边是官员们的无能;一边是迷信活动,一边是明君的忧民之心。既揭露了社会问题,又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关心民生、针砭时弊的思想。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