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三月七日访问三塔寺时,与寺中的老者宽老的一次告别留下的作品。下面逐句解析,以便帮助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
1. “轺车来往每匆匆,此夕相看一笑同。” 诗人在路上见到很多来来往往的车马,都是匆匆忙忙的样子。而在今天的拜访中,他和宽老却能彼此对视并会心一笑,这句表达了难得的闲适与和谐。
2. “轩外竹添千个翠,树头花吐万年红。” 轩是古代建筑物的门廊,诗人看到门外的新竹蓬勃生长,增添了无数翠绿色;而树上的花朵也开得如此繁盛,仿佛是万年绽放的红花。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具体景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
3. “茶烹日铸龙分水,榻近云巢鹤语风。” 这一句描述了茶烹的过程,仿佛茶水是从日铸(地名,产茶地)中分来的水煮,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榻靠近云中的巢穴,感觉有鹤语在风中传来。这种情景增加了诗的神秘感,也表达了在自然中与鹤语交流的意象,使得场景更加独特和幽雅。
4. “栀子雨肥蕉叶大,恨无好句续韩公。” 最后两句描绘了雨后栀子花和大蕉叶的景象,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好的诗句来续写韩愈(韩公)的佳作。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的自然景象的赞美,并感叹自己难以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诗句,展示了诗人的谦逊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与宽老的交流,传递了一种轻松和谐、珍惜当下的情感。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追求。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