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描绘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和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先,诗人说“枝上浑无一点春”,意思是说树上已经没有春天的气息了。这里的“浑无”是完全没有的意思,诗人用这样的表达,传达出春天已经过去,夏天已经来临的感觉。
接着,“半随流水半随尘”,这句话用流水和尘土来比喻春天的离去,像是春天的美景被流水冲走,也被尘土埋没,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然后,“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綵凤驯”,这里描述了初夏的景象,柔嫩的桑树已经结出了桑椹,吴地的蚕已经长大,嫩笋也长成了高高的竹竿,就像被驯服的彩凤一样。这里的“綵凤驯”是一个比喻,形容竹竿高耸入云,如同彩凤展翅。
“荷嫩爱风攲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殷”,描绘了荷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绿色的荷叶随风倾斜,而石榴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艳丽,花瓣皱褶如同裙子般美丽。
最后,“待封一𥯃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倖人”,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说等到封印了伤心泪水,就寄给南楼的薄倖人。这里的“封一𥯃”是指把泪水封存起来,而“薄倖人”可能是指那些曾经得到过自己关怀但未能珍惜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能珍惜友情或爱情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春光和未能珍惜友情的感伤之情。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