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华灯闇室秋夜长,吴刀剪綵为衣裳。
欲缝不缝心恻恻,还向姑前较宽窄。
燕山八月雪若寒,毡褐狐裘俱擘裂。
明朝驿使催征车,白袍絮就愁写书。
舅姑已老妾无子,愿君早曳王门裾。
临行封裹复致意,著时莫遣沙尘秽。
欲缝不缝心恻恻,还向姑前较宽窄。
燕山八月雪若寒,毡褐狐裘俱擘裂。
明朝驿使催征车,白袍絮就愁写书。
舅姑已老妾无子,愿君早曳王门裾。
临行封裹复致意,著时莫遣沙尘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为远行的丈夫缝制冬衣的场景,通过日常家务细节展现深沉的情感。
开篇用"华灯暗室"营造出秋夜漫长寂寥的氛围,妻子用剪刀裁好衣料却迟迟不下针,在婆婆面前反复比量尺寸——这些动作暴露出她内心的挣扎:既想尽快完成衣服,又害怕丈夫真的穿上它远行。
"燕山八月雪"的想象画面揭示了丈夫即将面对的苦寒环境,连厚实的毛皮大衣都会冻裂,更突显普通棉衣的单薄。当驿使催促出发时,妻子把无尽牵挂缝进棉衣,在衣服夹层里藏入书信,这个细节特别动人——她把说不出口的思念都缝进了针脚里。
最后几句道出核心忧虑:公婆年迈、自己无子,这种家庭困境让分离更加痛苦。"愿君早曳王门裾"的祈求,既希望丈夫早日功成名就,又暗含怕他变心的隐忧。结尾叮嘱"别让沙尘弄脏衣服",看似唠叨的嘱咐,实则是希望丈夫时刻记得家中有人牵挂。
全诗妙在通过缝衣这件家常事,把妻子担忧、不舍、期待又恐惧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反复比量、藏书信、叮嘱保持衣物洁净的细节,都是古代普通女性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比直白的抒情更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