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二首 其一

道旁谁家儿,落日荷锄立。
面目同焦禾,问之惟掩泣。
先人有田庐,寡母知纺绩。
岂曰乏盖藏,人言非其实。
兵符促星火,徵粮先下邑。
长官重军令,小人急所急。
前年卖大屋,去年倾宿积。
今年耕牛死,有田种无力。
昨闻道路言,复有北寇逼。
何时罢战争,贫穷得安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战乱中挣扎求生的农民家庭,通过几个简单场景深刻揭露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

开头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夕阳下,一个面容枯槁如焦禾的年轻人扛着锄头站在路边,问起遭遇只是掩面哭泣。这个形象立刻让读者感受到沉重的苦难。

诗人通过"倒叙"手法揭示悲剧根源:这家人原本有房有田,母亲会织布,本不至于赤贫。但官府为备战接连征粮,逼得他们变卖家产——前年卖房、去年耗尽存粮、今年耕牛累死,彻底失去耕作能力。最后"北寇逼近"的消息,暗示苦难还将继续。

全诗最震撼的是数字的运用:"前年、去年、今年"三个时间节点,像记账本般清晰记录着这个家庭被战争机器逐步榨干的过程。结尾两句绝望的诘问,道出所有贫民心声:战争何时结束?穷人何时能喘口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最痛的事。没有直接批判官府,但通过"兵符星火急""长官重军令"等细节,自然透露出官府催逼之残酷。农民从有产到破产的遭遇,正是古代战争阴影下千万家庭的缩影。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