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中流作歌

吾乡钱唐江水绿,深或及寻浅一掬。
扁舟曾作严陵游,照影中流波绉玉。
大江今日放楼船,洪涛无岸包长天。
风帆瞬息百馀里,飞行绝迹如飞仙。
咫尺妖氛缠北固,铁骑水犀都却顾。
愤深郎主枌榆乡,亲看发竖冲冠怒。
南宋当年战两雄,此江有女在军中。
输他桴鼓能亲执,坐想英姿起敬恭。

现代解析

这首《渡江中流作歌》是借渡江所见抒发家国情怀的作品,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是温柔的江南记忆
诗人先用家乡钱塘江的绿水作对比——那里的水深不过一人高,浅处一捧就能见底。坐着小船游历严陵(东汉隐士严光钓鱼处)时,清澈江水像皱褶的玉石映着人影。这里用"绉玉"这个生动的比喻,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秀美。

第二段(中间六句)转向雄浑的长江图景
此刻诗人乘着大楼船行驶在浩瀚长江,波涛汹涌仿佛要吞没天际。顺风而行的船快得像飞仙,瞬间百里。但笔锋突然沉重:近在咫尺的北固山(镇江名胜)正被敌军("妖氛")笼罩,连精锐部队("铁骑水犀")都犹豫不前。诗人想到家乡("枌榆乡")可能遭难,愤怒得头发竖立("发竖冲冠"用典《史记》中蔺相如的愤怒)。

第三段(最后四句)借古抒怀
联想到南宋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在长江大败金兵的历史。特别提到梁红玉("此江有女")亲自擂战鼓的英姿,表达敬佩之情。这里暗含对比:古代女子尚能英勇抗敌,当下更该奋起反抗。

全诗通过"小江"与"大江"、"柔美"与"壮烈"的对比,把个人游历、历史典故和现实忧愤巧妙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眼见山河破碎时,从心底喷涌而出的急迫感——就像最后看着梁红玉的雕像(或想象),恨不得自己也能立刻上阵杀敌的赤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