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追悼半塘,用玉田悼王中仙韵

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江外。沈吟玉笥,难挽此才尘里。

怆冥冥,骖鸾去时,苍梧谒帝蛮云碎。把牢愁万古,劫波三世,怨申知致。

绝代。诗骚意。尽卧病漳滨,行吟湘水。姬姜憔悴,肠断礼魂山鬼。

问何年,辽海鹤归,铜仙蚀尽清铅泪。便他方,弹指相逢,滞愿船一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好友半塘的深情之作,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上片:生死离别的痛楚 1. 开篇用"尘梦烟消"比喻生命如烟消散,"虫天漏尽"暗指生命计时器停止,营造出一种无力回天的苍凉感。 2. "招魂江外"直接点明这是在水边举行的招魂仪式,但"难挽此才"又清醒地认识到人死不能复生。 3. 用"骖鸾"(驾凤车)形容好友仙逝,"苍梧谒帝"暗指追随舜帝(传说舜葬苍梧),将死亡诗意化为朝见上古明君的神圣旅程。 4. "牢愁万古"三句把个人悲痛上升到永恒层面,说这种愁苦穿越时空,历经劫难也难以消解。

下片:追忆与思念 1. "绝代诗骚意"赞美逝者有着屈原般的才华,用"卧病漳滨"(借建安七子刘桢典)、"行吟湘水"(屈原典)暗示好友生前也像古代文人一样饱经磨难。 2. "姬姜憔悴"以古代美女喻指逝者生前容颜憔悴,"礼魂山鬼"借用楚辞意象,说祭祀的哀乐连山鬼都为之断肠。 3. 幻想"辽海鹤归"(用丁令威化鹤典)期待亡魂归来,但"铜仙蚀泪"(用金铜仙人典)又暗示时间无情,连铜像都会腐朽。 4. 结尾突发奇想: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弹指相逢",乘着"一苇"(小船)就能实现重逢的愿望,在绝望中保留一丝浪漫期待。

艺术特色: - 全篇用典密集却自然,如"骖鸾""苍梧""湘水"等典故都服务于情感表达 - 虚实结合手法突出,现实招魂与幻想重逢交织 - 将个人哀思扩展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使悼亡具有哲学深度

核心情感: 通过招魂仪式抒发对知己的深切怀念,既有"人死不可复生"的理性认知,又包含"但愿重逢"的情感渴望,展现了人类面对死亡时复杂而真实的心境。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