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庄子哲学探讨了是非善恶的相对性,揭示了常人认知的局限性。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点出核心观点:人们总认为尧舜完美无缺、桀纣一无是处,但庄子却说"尧无是处桀无非"(尧没有绝对的正确,桀也没有绝对的错误),这种颠覆常识的说法令人震惊,因为它违背了世俗道德标准。
后两句深入剖析原因:造物主(自然规律)的运作方式常常出人意料("嵬琐"指琐碎难测),就像阳光既照耀善人也照耀恶人,暴雨既淋湿好人也淋湿坏人。诗人由此领悟到,庄子看透了世间万物相对性的本质("真机")——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观察角度的不同。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现象揭示深刻哲理:我们习惯的善恶判断可能只是片面之见,真正的智慧是超越二元对立,像庄子那样看到事物的一体两面。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仍有启示:面对复杂世界时,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