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失政太祖兵起淮泗遂定金陵开王业 其六 ①王师烁
王师烁,孰敢撄,踰淮北伐风雷行。
廓河济,清岱恒,震扬威武隆义声。
家室庆,壶浆迎,独夫走死元社倾。
师行岂惟事战征,吊伐实顺民之情。
至德邻汤武,区区汉唐何足称。
廓河济,清岱恒,震扬威武隆义声。
家室庆,壶浆迎,独夫走死元社倾。
师行岂惟事战征,吊伐实顺民之情。
至德邻汤武,区区汉唐何足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用激昂的笔调歌颂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北伐战争,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六句)像战争纪录片一样,生动描绘了明军势如破竹的攻势。"王师烁"用火光比喻军队威势,敌人根本不敢抵抗。跨过淮河后,军队像风雷般迅猛,迅速扫平山东(河济)、泰山(岱)和恒山一带,用隆隆战鼓声彰显正义之师的威严。
第二段(中间三句)展现了民心所向。老百姓欢庆战争胜利,自发用酒食犒劳军队,而元朝末代皇帝只能仓皇逃跑,元朝政权彻底垮台。这里用"独夫"称呼元朝皇帝,强调他众叛亲离的处境。
第三段(最后四句)点明战争正义性。诗人强调这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是像商汤灭夏、周武王伐纣那样的正义之战("吊伐"指讨伐有罪的统治者)。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说朱元璋的功德超越汉唐,直追古代圣王,虽然有点夸张,但凸显了诗人对明太祖的崇敬。
全诗用短促有力的三言句式,配合"行""清""迎"等押韵字,读起来铿锵有力,就像战鼓的节奏。通过"风雷""威武"等动态比喻,把北伐战争写得气势磅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股改天换地的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