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渊明像

素琴无弦不复鼓,清尊有酒还相持。
者奴迁鼎亦苦早,先生拂衣应已迟。
子房结客报秦日,武侯出师匡汉时。
古人今人本同调,坐对南山惟赋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前两句写陶渊明的日常生活:他有一把没有琴弦的素琴,不再弹奏;酒杯里倒满清酒,独自品味。这展现了他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对比历史人物:张良年轻时结交豪杰反抗暴秦,诸葛亮为匡扶汉室而出师北伐,而陶渊明面对东晋灭亡(“者奴迁鼎”指权臣篡位)时选择归隐。诗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虽然看似“迟”,但和张良、诸葛亮的壮举一样,都是对时代的回应,只是方式不同。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古人和今人的情怀是相通的,面对世事变迁,陶渊明选择静对南山、以诗言志,这种超然的态度依然能引起后人的共鸣。

全诗的核心是赞美陶渊明不慕名利、坚守本心的精神,同时暗示在乱世中,无论是积极抗争还是淡然隐退,只要心怀高洁,都值得尊敬。诗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社会中浮躁风气的反思,倡导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真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