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二首 其十八 后梁太祖

未必黄明在,终令丑口亡。难教疏网漏,不直败毡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的残暴统治和最终覆灭的命运。

前两句"未必黄明在,终令丑口亡"意思是:即便有暂时的辉煌(黄明),最终也会因为恶行(丑口)而灭亡。这里用"黄明"暗指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而"丑口"则影射朱温残暴好杀的本性。

后两句"难教疏网漏,不直败毡藏"运用了两个比喻:再稀疏的渔网也难逃漏网之鱼(指朱温的暴政终将败露),歪斜的毛毡怎么藏也藏不好(暗示朱温的统治不得人心)。这两个生活化的比喻生动说明了暴政终将败露的道理。

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用日常事物作比,揭示了暴君统治不得长久的历史规律。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形象的比喻自己领悟道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