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鼓起赴苏斋作坡公生日适西湖风水洞拓得苏题姓字四楷迹同赋
年年苏斋拜公像,拜公辄复吟公诗。
自题姓字风水洞,当日只有春禽知。
梅花开落七百载,定山村僻谁寻之。
苔荒翠湿冷岩月,恍惚照见公须眉。
轩昂四字嵌云壁,玉虹作气空天吹。
系马花间久相待,观鱼池上常萦思。
独惜开轩李居士,搜尽杉桧无题碑。
新墨拓成旧字活,端严跳脱鸾凤姿。
眉州乳媪帖第一,此石何啻交柯枝。
苏斋日暖布帘卷,溪桥春入千茅茨。
笑我骑驴胜骑马,疏星破月摇寒漪。
石屋旧游感前梦,晓城薄雾笼朝曦。
推倒垣墙见灵隐,杭湖风水将留兹。
自题姓字风水洞,当日只有春禽知。
梅花开落七百载,定山村僻谁寻之。
苔荒翠湿冷岩月,恍惚照见公须眉。
轩昂四字嵌云壁,玉虹作气空天吹。
系马花间久相待,观鱼池上常萦思。
独惜开轩李居士,搜尽杉桧无题碑。
新墨拓成旧字活,端严跳脱鸾凤姿。
眉州乳媪帖第一,此石何啻交柯枝。
苏斋日暖布帘卷,溪桥春入千茅茨。
笑我骑驴胜骑马,疏星破月摇寒漪。
石屋旧游感前梦,晓城薄雾笼朝曦。
推倒垣墙见灵隐,杭湖风水将留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每年在"苏斋"纪念苏轼诞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敬和对西湖风景的眷恋。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作者每年在苏斋祭拜苏轼的情景。苏轼当年在风水洞题写自己名字时,只有春天的鸟儿知道。七百年来梅花开了又谢,苏轼题字的偏僻山村很少有人来寻访。长满青苔的潮湿岩壁在月光下,仿佛还能照见苏轼的容貌。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具体描写苏轼的题字。四个大字嵌在云壁之上,气势如虹直冲云霄。作者想象苏轼当年在此系马观鱼的情景,可惜后来李居士搜寻时没找到题字的石碑。现在新拓的墨迹让旧字重现生机,字迹端庄又灵动,就像苏轼著名的"乳媪帖"一样珍贵。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回到现实场景。温暖的苏斋里卷起布帘,春色染遍溪边茅屋。作者自嘲骑驴比骑马更自在,在晨星残月下漫步。回忆起以前游览石屋的梦境,如今晨雾笼罩杭州城。推倒围墙就能看见灵隐寺,希望西湖的风水能永远保留苏轼的遗迹。
这首诗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现实祭拜、历史追忆和风景描写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文采风流的长久魅力,也流露出作者对西湖山水的深厚感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读来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