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

万里长征人未还。
泪痕潸。
秦时明月汉时关。
倚楼看。
但使龙城飞将在,角弓弯。
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太平时》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边塞诗,用现代语言解读是这样的:

第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直接道出战争的残酷——将士们远征万里生死未卜,家人望眼欲穿却等不到归人。一个"未还"既写实又沉重,让人联想到无数破碎的家庭。

"泪痕潸"三个字 像电影特写镜头:我们仿佛看到戍边战士脸上的冻痕与泪痕混在一起,也可能是家乡老母亲擦拭不完的泪水。这个细节让悲情有了画面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 用时空穿越的手法说:今天战士看到的月亮,和秦汉时期守边将士看到的是同一个。既展现边塞的苍茫,又暗示战争从古至今从未停歇,历史在不断重演。

"倚楼看"的视角 突然把镜头转到后方:可能是思妇在城楼眺望,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这个视角转换让读者既看到前线又看到后方,战争伤痛变得立体。

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 表达朴素愿望:要是李广那样的名将还在就好了。这里用"飞将"代表军事才能和军人血性,反衬当下将领的无能或朝廷的用人不当。

最后两句的转折 前面还在幻想有名将守边,突然回到现实——眼下胡马正在踏过阴山,危机就在眼前。"此时难"三字尤其沉重,说明诗人清楚知道: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月亮、关隘这些永恒意象串联古今,让边塞诗有了历史厚重感 2. 眼泪、楼台这些细节让宏大叙事有了人间烟火气 3. 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道出百姓最朴素的和平愿望 4. 每句都像电影镜头,在战场与家园间切换,形成情感冲击力

本质上,这是首穿越千年的"反战诗",用最凝练的文字写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以及人们对和平守护者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