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后溪次韵日熙堂主人
殢馀酲,寻旧雨,愁与病相半。
绿意阴阴,丝竹静深院。
绝怜事逐春移,泪随花落,似剪断、鲛房珠串。
喜重见。
为谁倦酒慵诗,筠屏掩双扇。
白发潘郎,羞见看花伴。
可堪好梦残时,新愁生处,烟月冷、子规声断。
绿意阴阴,丝竹静深院。
绝怜事逐春移,泪随花落,似剪断、鲛房珠串。
喜重见。
为谁倦酒慵诗,筠屏掩双扇。
白发潘郎,羞见看花伴。
可堪好梦残时,新愁生处,烟月冷、子规声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愁病交加的人,在暮春时节的感伤与重逢后的复杂心情。
上半部分("殢馀酲"到"鲛房珠串"): 开篇就说这人昨晚喝多了,第二天带着宿醉去找老朋友。他整个人被忧愁和疾病缠绕,就像被分成两半。走在绿荫浓密的小院里,只听见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最让他难过的是,春天悄悄溜走,往事也跟着消散,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这里用"鲛人泣珠"的典故,把泪珠比作海底鲛人哭出来的珍珠串。
下半部分("喜重见"到结尾): 虽然重逢让人高兴,但主人公却提不起精神写诗喝酒,整天躲在竹屏风后面。他觉得自己像白了头的潘岳(西晋美男子,这里反用典故),都不好意思和那些赏花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最难受的是:每当美梦醒来、新愁涌上心头时,总看见冷清的月色,听见杜鹃鸟凄厉的叫声突然中断,仿佛连鸟儿都不忍心再叫了。
全词妙在三点: 1. 用生活化场景写愁绪,比如宿醉、静院、看花、做梦,都是普通人能体会的经历。 2. 比喻新颖生动,眼泪像剪断的珍珠串,白发羞见年轻人,把抽象情绪变得可视可感。 3. 结尾的"子规声断"最绝,用声音突然停止的瞬间,把那种说不出的苦闷凝固住了,比一直啼叫更有冲击力。
本质上是在说:人到中年(或晚年)时,面对物是人非、青春不再的那种无力感,连重逢的喜悦都带着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