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堂上人之金陵因寄宪府张使君(见《乾坤清气》。)

初平牧羊处,白石及秋登。
挂锡月中到,禅房云上曾。
使君持玉节,老客望金陵。
想见双溪水,先霜早已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兰堂上人)前往金陵(今南京)的情景,同时寄托了对友人张使君的思念。全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旅途细节,传递出一种清冷孤寂的禅意和深沉的羁旅情怀。

首联"初平牧羊处,白石及秋登"用典故开篇(初平是传说中的牧羊仙人),描写秋日登山时看到白石嶙峋的景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颔联"挂锡月中到,禅房云上曾"写僧人月夜赶路,禅房仿佛在云端,既写实又充满禅意。"挂锡"指僧人拄着锡杖行走,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僧人的形象。

颈联转到对张使君的描写,"使君持玉节"写对方身为官员手持符节的气度,"老客望金陵"则流露诗人作为游子对金陵的向往,形成身份对比。

尾联最有意境,"想见双溪水,先霜早已冰"通过想象金陵的双溪已结冰,既点明时令(深秋),又以"冰"的意象暗喻思念之情的深沉。一个"想见"巧妙连接虚实,让思念之情自然流淌。

全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将僧人云游、官员履职、友人相思三种情境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牵挂——人未至而心已到,通过想象对方所在地的景物(结冰的溪水)来寄托情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情感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