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
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
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
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
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
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
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
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
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
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
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
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
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
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
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凄凉哀婉的画面,核心情感是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
上片用"黄叶""残碑"等意象开篇,营造萧瑟氛围。风中的黄叶、被侵蚀的青苔、模糊的碑文,暗示时光流逝。作者想象逝者魂魄归来,却连蝴蝶都怕惊扰她("愁他蛱蝶罗裙")。琴声哀怨惊飞枝头莺鸟,更显孤寂。"玉骨凄凉"直接点出墓主的悲惨命运。
下片转入历史追忆。"娃宫"指吴宫,暗用西施典故,将墓主比作红颜薄命的历史人物。"潘花"用潘岳悼亡的典故,说明碑文虽小却承载深情。"金碗"象征富贵,但"埋香"三句表明一切已成尘土,曾经的辉煌("齐云"指高楼)如今只剩冷灰。结尾"墓草休长情根"是无奈之语:既希望思念永存,又怕墓草疯长模糊了记忆。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悼亡与历史沧桑融合。用"蝴蝶""莺鸟"等鲜活意象反衬死亡,用"金碗""齐云"等华丽意象对照如今的荒凉,形成强烈情感张力。最后对墓草的矛盾心理,把思念与释怀的交织表现得尤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