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钟山

峨巫衡岳接黄庐,数到钟山殆郐馀。
遁迹每嫌灵谷浅,移文焉怪草堂虚。
偶因半壁撑天堑,便尔六朝嫔帝居。
休笑虎丘盆景陋,自成云壑擅姑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嘲钟山》表面上是在调侃南京的钟山(紫金山),实际上通过对比和反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宏大与渺小的独特思考。

前两句拿钟山和其他名山(峨眉山、巫山、衡山、庐山)对比,说钟山排不上号,像个小配角。这里用"郐馀"(小国残余)的典故,幽默地贬低钟山的存在感。

三四句继续"黑"钟山:说它连隐居都嫌灵谷寺太浅(不够幽深),连文人写文章都懒得提它草堂(暗指没文化底蕴)。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把钟山说得一无是处。

转折出现在五六句:突然夸钟山靠着长江天险撑起半壁江山(指南朝偏安),还当了六朝古都的"靠山"。这里"嫔帝居"(像妃子伴君)的比喻很妙,把山拟人化了。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作者说别笑话苏州虎丘像盆景(小而假),人家至少在姑苏城自成一片山水天地。这其实是反话——表面说虎丘,暗指钟山虽然被嘲,但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全诗妙在"欲扬先抑":先拼命贬低钟山,最后却揭示出"小景观也有大意义"的哲理。就像现在有人说"北京景山不过是个人工土包",但谁能否认它承载的历史重量呢?作者用幽默的对比告诉我们:评判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规格,更要看它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