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出自《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一百十四首。偈颂是佛教徒用来表达禅宗思想或领悟的诗歌形式。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内心的感悟。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首句“昏沉散乱”指的是人的内心状态,当人们感觉心境混乱、思想模糊时,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就像日常生活的常态一样,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 “绝点纯清”代表着一个非常纯净、无杂的状态。而“真常流注”形容这种状态是永恒不变的,就像水不断地流动一样。这里是在说,尽管人们在某些时候会有困惑和混乱,但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着一种纯净而永恒的真谛。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这句则强调了细微之差的重要性。“非不非”和“是不是”互相对照,表示即使在看似矛盾的状态中,也存在着某种统一和真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借用距离单位来比喻,表达极其细微的差别也可能导致巨大的偏差,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
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最后一句则鼓励人们不必过于执着于寻找复杂的意义,有时候简单直接的态度就是最好的。就像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时,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寻找深层的解释或道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内心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和细微差别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简约而直接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哲学思想旨在让读者认识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含着真理和纯净,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并保持这种状态。
释祖钦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