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十年后重访南康山中公馆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物是人非的苍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十年前在山馆题诗的地方,如今重游却看到更凄凉的景象。满地枯黄的蒿草在秋风中无人打理,冷清的河水绕着荒村,水面飘着迷蒙的雾气。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荒芜破败的氛围,暗示这里经历了变故。
后四句抒情:四周不断传来战火警报,而自己漂泊江湖却始终心系国家。想起当年没能尽力进献治国良策,如今只能迎着夕阳策马离去,内心充满愧疚。这里"负暄"用了典故(古人晒太阳取暖叫"负暄"),暗指自己没能为国家尽到责任。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感伤与家国忧患紧密结合。衰败的景物与动荡的时局相互映衬,夕阳下的策马身影更强化了无力回天的悲怆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心系天下,却无能为力"的矛盾痛苦,这种情感在任何时代都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