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后斋诗 其五

爱材匪不长,植志非不强。
鲜君心地好,皎如秋月光。
秋月出重阴,流辉天汉旁。
如何独不见,千载令人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的核心是借秋月比喻一位品德高尚却怀才不遇的君子,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对现实不公的痛心。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说"爱惜人才不是不长久,树立志向不是不坚定",但只有你(鲜君)的心灵像秋月般纯净透亮。这里用"秋月光"比喻人品高洁,月光本身就有清冷高远的特质,暗示主人公超脱世俗的品格。

五六句画面感很强:秋月突破重重阴云,将清辉洒向银河之畔。这里"重阴"象征现实阻碍,"天汉"(银河)代表崇高境界,暗示主人公虽然遭遇困境,但精神光芒依然能照亮高处。

最后两句转折强烈:这么美好的人为什么不被世人看见?这种遗憾跨越千年依然让人心痛。诗人在这里把个人悲剧上升到永恒命题——高尚者常被埋没,这种不公永远令人扼腕。

全诗用"秋月"贯穿,把抽象品德转化为具体意象,月光越明亮,主人公的遭遇就越显凄凉。这种反差让诗歌既有画面美感,又引发深刻共鸣,让人联想到现实中那些被埋没的真善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