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村宁静悠远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隐逸情趣。
开篇"宿雨浮山眇欲无"用雨后的朦胧感拉开序幕——整夜雨水让远山变得若隐若现,仿佛要消失在天际。"啾啾芦叶生群凫"突然转入生动场景:芦苇丛中野鸭欢鸣,一静一动间尽显自然生机。
中间两联用电影镜头般的笔法展现山村全景:岩边树木环绕着蜿蜒的白色溪流,云间孤帆映着落日余晖;岸边菰莼(水生植物)丛中是钓鱼人的小屋,披蓑戴笠的农夫正收工回家。这些画面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带着泥土芬芳的生活质感。
最后诗人将目光收回身边:篱笆边的菊花和小径的竹子被雨水打得低垂,却不忘幽默地叮嘱"别让沙土崩塌砸坏煎药的炉子"。这个细节突然让超然的山水画有了烟火气,透露出诗人可能是位隐居在此的文人,既享受田园之乐,又保持着文人煎药读书的生活习惯。
全诗妙在将"大景"与"小物"自然交融,既有"云际孤帆"的辽阔,又有"沙崩药炉"的诙谐,在宁静中藏着生活趣味,完美呈现了中国文人"诗意栖居"的理想状态。
朱长春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