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矫矫陶彭泽,飘飘赋归田。
六月北窗下,五柳衡门前。
有巾将漉酒,有琴慵上弦。
老死无储粟,扣门语可怜。
亦有白居士,分司饶俸钱。
既卜洛中宅,常开花下筵。
侍儿蛮素娇,宾客韦刘贤。
杨枝歌子夜,霓裳舞春烟。
伊余慕古人,冉冉迫中年。
局蹐忽已久,未得一日欢。
幸有祖父庐,兼之江郭田。
虽缺声伎奉,不乏腐儒餐。
为白非所望,为陶谅难堪。
揣分得所处,将处陶白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古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描写陶渊明(陶彭泽)的隐居生活: - 陶渊明潇洒地辞官归田,在柳树下过着清贫但自在的生活 - 他随意地用头巾滤酒,懒散地不调琴弦 - 虽然穷到老死都没存粮,敲门乞讨的样子可怜,但活得真实自在

第二部分(接下来八句)描写白居易(白居士)的富贵生活: - 白居易在洛阳做官,拿着丰厚俸禄 - 住着豪宅,经常在花下设宴 - 有美丽的侍女,高雅的宾客 - 夜夜歌舞升平,生活奢华

第三部分(最后十二句)是作者的自我思考: - 作者仰慕这些古人,但自己已到中年 - 一直活得拘谨,很少有真正的快乐 - 幸好还有祖传的房屋和城外的田地 - 虽然没有歌舞娱乐,但温饱无忧 - 作者认为:完全像白居易太奢望,完全像陶渊明又太清苦 - 最终决定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两种典型的生活方式 2. 表达了普通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真实挣扎 3. 最终给出的"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很有现实意义 4.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必非黑即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才是智慧。这种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