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昌邑城
汉季昔崩溃,群盗纷纵横。
黄巾虽巳破,馀孽尚蚊虻。
磊落孔北海,坐困都昌城。
苟非刘平原,何以释围兵。
始觉天下士,乃识盖世英。
求援岂不怍,民社安可轻。
惜哉青复陷,竟负知人明。
守郡既无补,升朝亦何成。
徒深奸桀忌,巢坏卵亦倾。
游目汉廷内,志节诚足经。
宁以刚直折,不为园曲生。
千秋陟遗堞,连云想高旌。
悽矣钦贤叹,曷由承一觥。
黄巾虽巳破,馀孽尚蚊虻。
磊落孔北海,坐困都昌城。
苟非刘平原,何以释围兵。
始觉天下士,乃识盖世英。
求援岂不怍,民社安可轻。
惜哉青复陷,竟负知人明。
守郡既无补,升朝亦何成。
徒深奸桀忌,巢坏卵亦倾。
游目汉廷内,志节诚足经。
宁以刚直折,不为园曲生。
千秋陟遗堞,连云想高旌。
悽矣钦贤叹,曷由承一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的故事,重点刻画了孔融(孔北海)坚守气节却壮志难酬的悲壮形象。
开篇用"汉朝崩溃、盗贼横行"的画面,带我们回到那个动荡年代。虽然黄巾起义被镇压,但小股叛乱仍像蚊子一样烦人。这时主角孔融登场——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却被叛军围困在都昌城。要不是刘备(刘平原)带兵救援,他可能就交代在那里了。这里诗人感叹:危难时刻才看得出谁是真正的英雄。
中间部分藏着全诗最扎心的矛盾:孔融明知求援丢面子,但为了百姓不得不低头。可惜他后来还是因得罪曹操被杀,就像"鸟窝塌了蛋也保不住"。诗人用"奸桀忌"三字点破:在乱世,正直的人反而容易遭小人记恨。
最后八句是诗人的深情告白:他遥想汉朝往事,觉得孔融这种宁折不弯的骨气,比那些圆滑求生的人高贵千万倍。站在古城墙上望着云彩,仿佛还能看见当年飘扬的战旗,真想给这位先贤敬杯酒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历史故事讲永恒的人性——当世界变得污浊,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本心?孔融选择后者付出了生命代价,但诗人告诉我们:这种选择本身就有震撼千年的力量。就像最后那个"想敬杯酒"的细节,让冷冰冰的历史突然有了温度,让我们想穿越时空去拍拍这位失败英雄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