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景和崔白石韵

高风劲节共襟期,明月清阴是故知。
新笋似擎诗客笔,放梢遥见酒家旗。
招邀钟子琴调凤,勾引长庚咏入鹂。
相伴沙鸥歌白石,剪裁时有数行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竹林画卷,通过日常可见的景物传递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

前两句用"高风劲节"形容竹子挺拔坚韧的品格,说它与明月、树荫都是老相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成知心好友,暗示诗人向往这种清高淡泊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充满生活趣味:新生的竹笋像文人提笔写诗的姿势,远处竹梢摇摆仿佛酒馆招客的旗子。诗人把竹林比作音乐厅,说风吹竹叶的声音像古琴名曲《凤求凰》,又像唐代诗人李白(长庚星转世)和黄鹂鸟一起吟诗。这些想象既俏皮又风雅,让静止的竹林有了声音和动感。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与沙鸥作伴,对着白色石头吟诗,时不时在竹简上题写诗句。这里的"剪裁"既指修剪竹枝,也暗指推敲诗句,把劳动和创作自然融合。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竹林写得有声有色,竹子既是景物,又象征文人风骨。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喝酒、弹琴、写诗这些具体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他向往的闲适生活。比喻都很接地气,比如把竹笋比毛笔、竹梢比酒旗,既形象又有幽默感,读来清新自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