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刘谦山邑侯(有光)德政五首 其三 (乙丑)

旱潦灾荒实可忧,频将水利细推求。
浚源岂特通舟楫,高下农田得有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为一位名叫刘谦山的县令所作的赞美诗。诗中描述了刘谦山在处理旱涝灾害和恢复农田灌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首句“旱潦灾荒实可忧”直接表达了在旱涝灾害和饥荒时人们内心的忧虑。旱涝灾害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很大,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次句“频将水利细推求”说明刘谦山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他深入细致地研究如何改善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他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究水源管理的方法。

第三句“浚源岂特通舟楫”意指刘谦山不仅关注江河湖泊的疏通,确保船只通行,还重视水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这里的“浚源”是指疏通水源,使水可以更好地流动。

最后一句“高下农田得有秋”描述了水利建设对农田的积极影响。通过改进水利系统,使得不同海拔的农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

整首诗通过描述刘谦山在水利方面的贡献,展现了他为改善民众生活作出的努力。刘谦山的这些做法不仅解决了暂时的问题,还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诗中的“推求”、“浚源”、“通舟楫”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这位县令的务实精神和对民生的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