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石桥南楼夜月登眺
夜寒起暮声,潜籁入云杪。飘飘游子身,眼明月华皎。
幽独移清晖,飞楼托缥缈。河汉流无声,惊鹊枝犹绕。
纡回地脉深,苍茫城郭小。镫火千门扃,风色青烟袅。
侧望西山阴,远见翠鬟窅。处静明秋毫,息心遗众扰。
颇闻骑驴翁,云水行清矫。孤筇倚河桥,间身契鱼鸟。
凄怆九点尘,烈风无时了。大化行一息,群生各昏晓。
石齿激流波,咽咽仙源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登楼远眺的孤独场景,充满了清冷、缥缈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1. 开篇的孤寂感:
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感受到夜晚的寒意和远处传来的声音(“夜寒起暮声”)。月光皎洁,照亮了他的身影(“飘飘游子身,眼明月华皎”),更凸显了他的孤独。
2. 登高望远的壮阔:
诗人登上高楼,视野开阔,看到银河无声流淌,惊鹊绕枝飞(“河汉流无声,惊鹊枝犹绕”)。远处的城郭显得渺小,灯火在夜色中闪烁(“纡回地脉深,苍茫城郭小”)。这些景象既壮丽又带着一丝凄凉。
3. 静观与思考:
诗人静下心来,观察细微的事物(“处静明秋毫”),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息心遗众扰”)。他联想到传说中的隐士(“骑驴翁”),羡慕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云水行清矫”)。
4. 人生的感悟:
诗人站在桥上,看着流水,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大化行一息,群生各昏晓”)。流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遥远的仙境(“石齿激流波,咽咽仙源杳”),暗示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5. 诗歌的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画面,并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宏大联系起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结:
这首诗是一幅秋夜登楼图,也是一首心灵的独白。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壮阔、静思和感悟,带领读者体验了一次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