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白麓先生故宅

老去江濒结草庐,一官谢却混樵渔。
九天丹诏徵修史,半亩青山自著书。
海岛旧曾编日月,沧桑时复叹丘墟。
白云山下云亭路,有否当年问字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退官员的晚年生活,充满恬淡自适的意境。

前两句写老人在江边搭建茅屋,辞去官职后过着砍柴打鱼的简朴生活。"混"字用得巧妙,既表现随性的生活态度,又暗含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朝廷发来诏书要老人去修史书,但他更愿意守着半亩青山专心写作。这里"九天丹诏"的庄重与"半亩青山"的闲适形成反差,突出主人公不慕荣利的品格。"海岛编日月"用编修史书的典故,"沧桑叹丘墟"则感慨世事变迁,体现老人深厚的历史情怀。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遥望白云山下的云亭路,不知当年求学问字的热闹场景是否还在?通过"问字车"的意象,既追忆往昔门庭若市的盛况,又暗含如今独居的寂寥,余韵悠长。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隐士生活,在平淡中见深意。通过江庐、青山、白云等意象,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而"丹诏"与"著书"的对比,更凸显了主人公淡泊名利的品格。最后以问句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0